近日,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网发布《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资助体系实施办法(2025年修订)》称,整合国家助学金、学业奖学金,设置硕士研究生助研奖学金,按照三级标准发放。办法适用于2025级及以后入学的硕士研究生。
华南理工大学推出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新规,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发放。来源:受访者供图
该校多名即将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反映称,招生宣传时学校工作人员和手册中明确奖学金系“全覆盖”,每学年发放1.8万元或1.54万元奖助学金,如今又改成分级发放,希望学校兑现招生承诺。7月16日,华南理工大学学校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,研究生院已掌握学生反映情况,“具体应该会有一些举措”。(据7月18日澎湃新闻)
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资讯册内页,“奖助学金” 板块明确硕士生助研岗位奖学金按学费分为1.8万和1.54万元。 来源:受访者供图
华南理工大学2025年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会(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场),招生老师称该校助学金资助比例为100%,硕士助学金为每学年1.8万元。来源:华南理工大学研招办视频号直播回放截图
对许多学生而言,这份承诺意义重大。奖助学金不仅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,也是他们选择学校的重要考量因素。部分学生就是因为相信了华南理工的奖助学金承诺,拒绝了其他名校。然而,原本承诺的“全覆盖奖助学金”却突然改为“分等级发放”,这种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变,让众多即将入学的学生深感期待落空,经济压力陡增,也让大学的光辉形象蒙上了“言而无信”的阴影。在关乎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上,说话不算话,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信任,更是大学的信誉根基。
从法律层面看,大学与研究生之间构成教育服务合同关系。招生宣传手册、官网公布的资料以及老师宣讲内容,都是合同的组成部分。学校在招生时许诺奖学金发放标准和方式,学生基于此选择报考并被录取,双方已达成合意,学校就应按照承诺履行。若政策变更则需经学生同意,未经同意擅自变更,不仅违背诚信原则,若存在虚假宣传,更可能涉嫌欺诈。
或许有人会说,学校发放的奖助学金,只是激励措施,学校有自主调整政策的权力,但这种调整不应以牺牲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期待为代价。任何改革都应守住诚信底线,不能将学生的信任视若敝履。诚信是为人立世之本,也是大学精神之基,大学面对自己的学生,首先就应该以诚相待。若因经费压力调整政策,不妨坦诚说明,与学生充分沟通;若确需改革,也应采用”老人老办法”的过渡方案,而不是让已录取的学生承担政策变动的代价。
大学本应是知识的殿堂、道德的高地,以培养人才、传播真理为使命。奖助学金不仅是经济支持,更是对学术追求的激励。当学生感觉被欺骗时,其学术热情难免受挫。如果自己向往已久的大学,随意更改承诺,不重视学生权益,这对于即将在这里完成学业的学生而言,是一种伤害和背刺,也损害了学校自身的形象和声誉。公众一定会觉得:一所言而无信的学校,又如何能上好大学生的德育课,如何向学生传递诚信的价值观呢?
当前,华南理工大学已表示研究生院掌握了学生反映的情况,将会有相应举措。希望学校能尽快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,切实履行承诺,挽回受损的声誉。同时,这一事件也为其他高校敲响警钟,在制定和调整政策时,要充分尊重学生权益,珍视学校的信誉,切不可因一时的小利,伤了学生的心,寒了社会公众的心。
个人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