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网10月26日讯十月的风,带着泥土的芬芳和丰收的歌谣,轻轻告诉我们——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到了。在这个微凉的季节里,幼儿心中种下一颗名为“珍惜”的种子。
一、国旗下,唱响风雨中的粮食之歌
周一的清晨,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,小朋友们用他们最纯真的方式,献上了一场关于珍惜与感恩的主题表演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,向土地致敬,向农民伯伯的辛勤致敬,也向每一粒滋养我们生命的粮食致敬。
二、纪录片中,探讨对“节约”的理解
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了真实的纪录片,微雨中开始腐烂的庄稼,风雨中抢收的忙碌身影,泥泞中艰难前行的脚步……一场关于“节约”的集体讨论热烈展开,小萌娃们的童言童语,藏着最纯粹的理解,让“珍惜”有了最生动的模样。
三、区域里,把“珍惜”玩出大创意
真正的教育,发生在每一个专注游戏的瞬间。在区域的方寸天地里,幼儿用行动诠释着他们对“珍惜”的理解。
在建构区,幼儿积木搭起的“粮食烘干机”格外醒目,孩子们边搭边说:“要把湿掉的粮食烘干,这样就不会浪费啦!”
阅读区里,《一粒种子的旅行》《怕浪费婆婆》等绘本被轻轻翻开,走进粮食的奇妙世界,读懂“每一粒米都不简单”。
美工区的幼儿手拿画笔在纸上跳跃,他们把画好的“节约表征”小心贴在班级墙上,这是他们许下的“节约约定”,也是最温暖的提醒。
四、用“空碗”,赴一场与粮食的约定
“老师,你看我的碗空空的!”“我把汤也喝完啦!”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。孩子们拿起小勺子,认真吃掉碗里的每一口饭菜,不再挑食,不再剩饭。当“光盘小贴纸”贴在胸前时,他们笑得格外灿烂——原来,珍惜粮食这件事,做起来这么有成就感!
低头感恩,躬身珍惜。把春天的期盼、夏天的汗水、秋天的辛劳,都化作餐桌上最干净的碗底,和最温暖的敬意。(本网记者)
责任编辑:张佳伟
个人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