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进七月,不少地方的太阳就跟下了火似的,走两步路就一身汗,连吹过来的风都带着股焦味,这时候老辈人挂在嘴边的“头伏一只鸡,一年好身体”可算是说到心坎里了。
图片
在湖南,头伏这天比过年还热闹,家家户户都要去菜场挑只“叫鸡”——就是刚会打鸣的小公鸡,毛亮得像涂了油,冠子红得跟火炭似的,一斤左右刚好,说是“起伏吃只鸡,一年不生病”,连小朋友都攥着鸡腿不肯放,盼着吃了能长得比邻居家小孩高。
图片
为啥偏要在头伏吃鸡?还不是因为三伏天太“毒”了——白天温度能飙到三十八九度,晚上闷得睡不着觉,身体里的汗跟流水似的,不仅把体力耗光了,湿气还偷偷钻进骨头里。老辈人说“万病始于湿”,这时候不调,到了秋天准得犯咳嗽、关节疼,连手脚都凉得像冰。
图片
而小公鸡刚好是伏天的“祛湿小能手”。它性温味甘,里面全是优质蛋白,比猪肉好消化,比牛肉嫩,既能补回出汗流失的营养,又能借着三伏天的阳气把体内的湿寒逼出来。所谓“以热制热”,吃完整身大汗淋漓,连后背都发烫,比吹空调还舒服——空调吹得久了,湿气只会锁在身体里,而吃热鸡出的汗,才是真正把湿排出去了。
图片
其实伏鸡的做法多着呢。湖南人爱做“伏姜炒叫鸡”:先把鸡块用盐、花椒腌半小时,起锅烧油,放大把子姜爆香,倒入鸡块炒到皮焦,加料酒去腥,再倒点路边荆熬的水,慢炖到汤汁收浓,闻着那股姜香混着鸡香,隔着门都能流口水;还有清蒸小公鸡,用盐、葱姜、花椒腌三个小时,上锅蒸四十分钟,嫩得能掐出水,蘸着蒜末生抽,鲜得连汤都喝光;要是喜欢吃面食,就做“小鸡盖被”,炖鸡的时候在上面铺层薄饼,饼吸了鸡汤,软乎乎的,比肉还香。
图片
有人说夏天吃热菜怕上火,可伏天的热是“闷湿”,不是“干热”。吃点热鸡出出汗,才是真正的“降温”。你看那些天天吃冰西瓜、喝冷饮的人,是不是总觉得没精神、肚子胀?就是因为湿气没排出去。而吃伏鸡的人,虽然出了一身汗,可浑身都轻快,连胃口都变好了。
图片
选鸡也有讲究。得选散养的小公鸡,最好是三月以内的,太老的鸡炖不烂,太嫩的没滋味。买的时候要挑冠子红、眼睛亮的,摸起来肉质紧实,没有怪味,这样的鸡做出来才香。
图片
其实老辈人的习俗都是有道理的。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,三伏天不仅是锻炼的好时机,也是养身体的好时候。吃伏鸡不是为了嘴馋,是为了给身体“充电”,让整个夏天都精神满满,冬天也少生病。
图片
今年头伏,不妨试着做道伏鸡。不管是炒的、炖的、蒸的,只要是小公鸡,只要吃得大汗淋漓,就是对身体最好的照顾。说不定你做了之后,家人会说:“这鸡比饭店做的还香!”
老话说得好,“伏天吃鸡,一年好身体”。三伏天的苦夏,就得靠这只鸡来“救场”。赶紧去菜场挑只小公鸡,今晚就做给家人吃——毕竟,一年就这一次头伏,可别错过了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个人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